连日来,本报记者对电动车、摩托车“闯”入公园,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定安全隐患的现象进行了连续报道公园步道为何变成电动车道、路障设施迅速完善,尖山湖公园里车变少了。记者调查发现,公园作为城市最鲜活的公共空间,其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群策群力、多方探索。在破解电动车、摩托车“闯”园难题中,不仅需要扎根本土务实探索,更可放眼那些面临相似难题的城市,了解外地公园管理中“制度管、联动帮、技术防”的成熟经验,各方协同,一起探索更贴合城市肌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
连日来,记者走访长沙多个公园调查发现,电动车、摩托车“闯”园管理难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公园安保人员不具备执法权、处罚条例不明确等现实难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已有城市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模板”。
去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印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表》(《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部分),明确广州市、各区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以及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等具有动力装置的滑行工具进入公园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针对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大量违规进入公园,严重影响群众正常锻炼休闲等现象,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市管理局去年发布《关于禁止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辆进入公园的通告》,明确告知群众,按照《焦作市公园管理条例》规定:车辆未经允许进入公园,或者允许进入公园的车辆未按规定行驶、停放的,责令立即整改;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而从2024年1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以及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等具有动力装置的滑行工具在公园实行全天24小时禁入,并进一步规定,对一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人,由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依照《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的规定,将相关违法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以对屡罚不改者形成有力震慑。
在设施运用方面,广州市白云区也亮出了一份可供借鉴的“高分答卷”:针对电动车、摩托车“闯”园的问题,广州市白云区在辖区内公园主要入口处设置了弧形钢架阻挡设施,使电动车、摩托车等无法通行的同时,保证轮椅和婴儿车正常通行;运用智慧手段科技赋能,在部分公园试点安装智慧杆,运用AI识别并语音劝止电动车、摩托车等入园。
明文规定是治理电动车、摩托车入园的“基准线”,它既为管理方提供执法依据、厘清权责边界,也让市民、游客明确“禁行”的刚性与边界,筑牢制度根基。
去年底,长沙市城管局曾发布公告,对社会公开征求《长沙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市公园管理单位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应做好包括加强车辆管理,禁止园内车辆鸣笛等在内的工作;具备条件的城市公园,应在公园内入口位置,开辟共享区域,满足游客非机动车停放需求。
近日,长沙县松雅湖湿地公园事务中心对外公开征求《关于湖南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明确:严格控制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等具有动力装置的滑行工具及竞赛自行车进入公园。
此外,长沙市城管局曾发布通告,进一步加强湖南烈士公园环境秩序管理,通告也明确指出,禁止除老年人、残疾人代步车和儿童车、工作用车之外的机动车辆入园。
制度之外,多方协调、加强管理也是关键的治理抓手。早在本报刊发《公园步道为何变成电动车道》报道时,就有热心网友提出“可以安排义工在出入口处执勤劝阻”,因为招募志愿者不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园安保力量的缺口,更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您觉得能为公园做些什么?”连日来,记者在公园里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游客,从他们的答案中,可以勾勒出一幅公园共享共治的生动图景。
“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支点’。”一位抱着孩子游公园的年轻爸爸说,“人人都多替别人想想,多约束一点自己不文明的行为,电动车、摩托车进入公园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改善。”一位市民则表示:“平时我带孩子来玩,会明确告诉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做出不安全、不文明的行为。”
我国《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依法参与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推动城市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第二十八条指出,游客应当文明游园,遵守公园管理规定。
从市民、游客们的建议中,记者发现,守护公园文明的实践之道,就藏在每位游客的举手投足之间:比如入园前多看一眼导览图,不闯“禁行区”;或是遇到违规时多劝一句,用善意代替指责;抑或发现问题时多留心留意,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
市人大代表、湖南工商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树十分关注身边的民生热点问题,对于电动车、摩托车“闯”园的现象,他指出,电动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等能否进入公园,不需要“一刀切”,可以具体根据公园自身设施条件决定,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该公园是否有互不干扰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能不能确保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以保障市民、游客安全?
“公园的方寸之间,藏着城市治理的大文章。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亟待多方共同努力。”他认为,一方面,公园管理方对于这种行为有管理职责,应着力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好市民、游客入园后的体验感、安全感;另一方面,入园的市民、游客也应遵守公园的相关规定和文明准则,“当部门的规划管理更贴心,市民的参与更主动,城市公园终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焕发更多文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