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这片秀美山水曾被日寇凌虐。1945年初,中国领导的一支抗日队伍活跃在百里漓江两岸,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日本侵略者,历经大小战斗11次,毙伤日军4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重机枪1挺、步手枪250余支,以及大批弹药、物资。
“当年队员们就在这里伏击了日军的运输船队,让漓江两岸的老百姓知道了这支领导的抗日队伍。”站在曾经发生伏击战的阳朔镇瀑布塘村(原名牛尿塘村),阳朔县委党史县志研究室党史股股长莫绍橘娓娓道来。
漓江像一条柔软的丝带,在环绕过的青山间轻轻飘舞,悠然流淌着。岸边是葱郁的竹林,清风穿林而过,沙沙作响。记者站在漓江岸边,仿佛看见当年游击队员埋伏的身影。
阳朔县委党史县志研究室党史股股长莫绍橘讲述临阳联队在漓江边伏击日军的故事。
临阳联队战斗过的高洲村,风光旖旎。这里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阳朔新晋网红打卡点。
1945年2月20日,广西省工委直接领导组建、广西第一支公开擎举党的旗帜的抗日队伍——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在桂林阳朔县兴坪镇宣告成立。
1945年5月中旬的一个雨夜,日军4艘运粮船队停靠瀑布塘水域。临阳联队获悉情报,连夜组织骨干队员在茂密竹林设伏,毙伤10余名日军,两艘运输船当场沉没。
清晨,联队200多人在古座塘击退反动派自卫队近600人的围攻。战斗结束后,联队政治部副主任韦立仁斗志昂扬,写下标语“临阳联队是不可战胜的队伍”。
傍晚,联队获悉日军运输船队即将经过,于是在漓江东岸密林中伏击,缴获1艘敌船,毙伤10余人,为部队渡江转移争取有利条件。
“临阳联队是不可战胜的队伍——这不是口号,是用胜利换来的信念!”莫绍橘在临阳联队古座塘战斗旧址朗读这句标语时说。
临阳联队从18人,一度发展到350多人。他们先后在百里漓江上的同滩、冠岩、下龙、浦地、钱袋厂、古座塘等地,多次伏击日军运输船或小股日军,打死打伤日军40余人,伏击日军运输船队7次,击沉两艘,缴获两艘,并在兴坪、大源等地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7月,为保存革命力量,临阳联队遵照省工委“化整为零,分散转移”命令,分批撤出后转战桂东、桂北继续斗争,保存了实力。其培养的骨干队员,此后参与领导桂北大起义、贺州古城起义等武装斗争;保存下来的大批干部,不仅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农村游击战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更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莫绍橘赞叹,临阳联队的英勇斗争精神,在广阔天地间延续传承。
漓江两岸至今还留存着30多处临阳联队战斗的旧址。2020年以来,阳朔县投入2000多万元,对古座塘、瀑布塘等多处旧址系统保护。
其中,在阳朔县福利镇屏山村委古座塘村,临阳联队古座塘战斗旧址重点建设了“炮楼”“练兵场”等场景还原项目,收集整理革命文物60余件,制定红色旅游线条,并配套新建英雄雕像广场、文化广场。
当下,古座塘村已成为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红色景点。自2022年古座塘村临阳联队抗日历史陈列馆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周都有人来参观,最多时一天接待5批。”讲解员谢干荣说。
位于阳朔县阳朔镇的高洲村,则将红色文化与漓江山水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建起高洲红色文化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把临阳联队战斗故事融入红色教育,生动展示当时战斗场景。”高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莫振海介绍,去年村里的红色文化馆接待参观团队100多批次。
阳朔县兴坪镇大源村委观音村曾是临阳联队的重要活动据点,村民毛良强的曾祖父毛举绶等人是临阳联队战士。“当年曾祖父用生命来守护家园,现在轮到我们来建设家园。”毛良强一家三代坚守林场,保护漓江生态,并成立了由临阳联队后代组成的应急森林消防志愿者队伍,“每次巡山,就想起曾祖父那辈保护我们家园的场景。”
高洲村是阳朔县阳朔镇最偏远的村庄。2013年前,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人均土地仅0.55亩,村民收入全靠外出务工。如今走进村里,明黄色民居整齐排列,柏油马路直通江边,高洲红色文化馆的灯光与漓江波光交相辉映。
“这些年的变化,源于‘红色基因+绿色生态’的双轮驱动。”莫振海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高洲村学习外地经验,组建公司,盘活闲置土地与老屋,与镇里的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洲岛生态公园,已成为村里的重要产业项目。
“每年我们将保证不低于10万元收入进入村集体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黄宝山指着规划图介绍,“二期300亩土地将打造红色体验区,复原战壕和瞭望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年抗战场景。”
民宿产业的兴起,让老旧房屋焕发新生。在村小学改造的民宿里,斑驳的土墙、木质的房梁、翘起的屋檐,仍保留着古朴的原貌,别有韵味。
“外地游客特别喜欢这种红色文化与漓江山水结合的场景。”莫振海说,村里已建起两家民宿,计划发展10家以上,让更多村民分享旅游红利。
古座塘村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屏山村委驻村何宗生介绍,村集体经济收入来自三部分:入股临阳联队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每年获利3万元,村里的公司分红8000多元,再加上金桔种植、养殖等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去年的1.8万元。”
如今的阳朔县,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地之一,已蝶变成一个让全球游客流连的“地球村”。2024年,阳朔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2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333亿元;全县103个村集体的平均收入超过16万元。
站在漓江边远眺,奇峰耸秀,凝翠泻绿,如诗如画。80年前,临阳联队为守护这片土地浴血奋战。如今,他们的精神正激励后人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正如古座塘村那面土墙上的标语——“临阳联队是不可战胜的队伍”,这份“不可战胜”的精神,已从昔日的战场延伸到今日的发展赛场,融入漓江两岸的山山水水,成为这片土地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作为广西第一支公开擎举党的旗帜的抗日武装队伍,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在抗战中取得了哪些战绩?
阳朔县委党史县志研究室党史股股长莫绍橘:临阳联队活跃于漓江两岸数县,与敌军作战11次,打死打伤日军40余人,伏击日军运输船队7次,击沉两艘,缴获两艘。其中,瀑布塘(牛尿塘)之战,击沉日军运粮船两艘,毙伤10余人;河口伏击战,缴获敌船1艘,击毙10余人。这些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效切断了日军的运输补给线。
一是经验推广,为广西武装斗争提供范本。1947年,在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上,临阳联队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经验被列为全省范例,直接推动了英家起义、灵田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行动。例如,原临阳联队参谋长谢韧天在灵田起义中担任指挥员,采用类似漓江伏击的战术,成功袭击乡公所。其“分散隐蔽、化整为零”的策略也为后续游击战争提供了参考。
二是人才储备,培养革命骨干力量。临阳联队成员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桂东北革命的核心力量。联队长黎偊章、参谋长谢韧天均参加了(桂东)钟山英家起义和桂北起义,副政委肖雷1947年任桂北特派员,组织领导了桂北起义。据不完全统计,原临阳联队350余名战士中,有数十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县级领导职务,如黄嘉担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立仁担任广西高院院长等,为党和国家锻炼、培养了一批建国人才。
莫绍橘:临阳联队的英勇斗争,使阳朔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抗战精神至今仍在阳朔等地传承,正如阳朔公园里的临阳联队纪念碑铭文所述:“他们的热血洒在漓江两岸,他们的英名铭刻在人民心中。”当地政府修缮临阳联队古座塘战斗旧址、建设高洲红色文化馆,开发“重走临阳英雄路”红色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村民通过民宿、手工艺品实现增收。广西军区、桂林警备区多次捐资修缮旧址,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发挥“红色教科书”作用。
要讲好临阳联队故事,可从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入手。通过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既能欣赏漓江绝美山水,又能在旅途中聆听临阳联队抗战故事。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漓江生态保护成果、乡村新貌以及红色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临阳联队保卫过的漓江山水,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让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我有幸在家乡阳朔县,重走了临阳联队英勇战斗的地方。这让我对家乡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
小时候,曾祖母坐在堂屋的门边,向我讲述她抱着爷爷在山岭上“躲鬼子”的惊惶岁月。那时的我年少无知,直到长大后,我才真正明白她口中“那时幸好有游击队”的分量。曾祖母所说的“游击队”,正是抗战期间活跃在漓江两岸的临阳联队。
如今,走在阳朔县阳朔镇高洲村红色教育基地,我亲眼目睹黎家宅院被日本侵略者火烧后的旧址,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在了解到牛尿塘夜袭日军船队的战斗细节,临阳联队的智勇双全形象浮现在眼前。置身于古座塘的临阳联队战斗旧址,弹孔如同伤疤深深地烙在了墙上;陈列馆中的简陋武器,印证了当年作战条件的极端艰苦。
在古座塘临阳联队抗日历史陈列馆内,我的目光停留在那面土坯墙上,那句振奋人心的标语——“临阳联队是不可战胜的队伍”,仿佛让我瞬间穿越到了1945年7月13日,真切地看见了这支充满血性与信念的铁军。他们一日之内连打两场胜仗,用辉煌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漓水青山之间,抗日武装有了主心骨!
小时候我跟着少先队来扫墓,是一年里令人难忘的事。如今,再一次站在阳朔公园里的阳朔烈士纪念碑和临阳联队纪念塑像前,依旧心中激荡。迎风高扬的国旗,正是无数像临阳联队战士那样的英雄,用沸腾热血与不灭信念染成的。黄嘉、肖雷、赵志光……临阳联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他们是家乡人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身为一名体育人,我最懂什么是肌肉记忆。这些英勇抗战的地方,早已化成桂北山脉的“坚韧肌腱”。在新征程上,我会倍加珍惜当今的幸福安宁生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吾辈青年应当努力践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漓江边的高洲村,是当年临阳联队打击日寇的红色根据地。我已长期定居这里经营民宿,打算发挥个人摄影专长,向广大游客宣传这里的风景、特产与红色文化,让更多人知晓这里不仅有漓江的诗意,更有不屈的风骨。
生活富足了,但不能忘本。我常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带他们参观临阳联队抗日旧址,瞻仰临阳联队纪念碑,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他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先辈精神,珍惜当下,为更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①丨探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抗战名村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⑤丨探访飞虎队桂林柳州作战基地旧址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⑥丨探访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